设为首页 - 加入收藏  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热点 >至公者无忌心 正文

至公者无忌心

来源:田林资讯网编辑:热点时间:2024-03-29 02:30:41

原标题:至公者无忌心

《傅子》中说:“夫能通天下之志者,至公者无莫大乎至公。忌心能行至公者,至公者无武侠之寻道之旅莫要乎无忌心。忌心”意思是至公者无能通达天下人心意的,最重要在于大公无私。忌心能够做到大公无私的至公者无人,最重要的忌心是少些为己之心。至公者无忌心,至公者无这对今天党员干部涵养品格、忌心干事创业仍有镜鉴意义。至公者无

至公者不偏不倚。忌心见人之长,至公者无睹物之美,忌心世人大都能给以客观评价。至公者无武侠之寻道之旅反观那些不能予以公正评判的人,很容易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渐生嫉妒。《太平御览》里有个“妒花女”,见花就踩,闻香说臭,是因为花与容相关,花的美触痛了她的内心。可见,如果缺少一颗公正之心,忌心就容易泛滥成灾。忌心太盛,公心就会名存实亡。

徒生忌心,绝非至公者所为。在他们看来:梅花自有清香,何必嫉恨桃花的娇艳;兰花高雅素朴,何必嫉妒玫瑰之风采。诗仙李白初登黄鹤楼时,非常钦佩崔颢写的《黄鹤楼》,便打消了写诗的念头,并题诗:“眼前有景道不得,崔颢题诗在上头。”官居翰林学士的欧阳修,在看到苏轼展露的才华后,为之惊叹:“老夫当避路,放他出一头地也。”民族英雄林则徐每到一地都要打听当地的人才,并将各类人才一一加以记录,以便量才选用。这些先贤以“公”为上,用无忌之心在史册上留下许多佳话。

公者常无私,庸人多忌心。翻阅史书,心胸狭窄之人很是令人厌恶。战国时期,魏国中大夫须贾曾带着随从范雎出使齐国,被齐襄王数落得无言以对。范雎挺身而出,为其仗义执言。而须贾并没有因为范雎的义举有所感激,而是向相国魏齐诬告他私受贿赂,出卖情报。唐朝时期,奸相李林甫主持的科举考试中,竟无一人被录取,即使诗圣杜甫也不入其“法眼”。对此,他还向玄宗上表祝贺,美其名曰“野无遗贤”,似乎天下有才之人都已被选拔录用,各得其所了。如此忌才之心、妒贤之意,何其丑陋!

忌心就是美德的窃贼。忌心一旦萌生,便是以“己”为上、不容他人。“得此病者,邪热互结,浊气不降,开谣诼之颓风,转春温之严寒;阻前进之步伐,扼创造于摇篮;毁团结为沙砾,变文明为愚顽。”无数事实一再证明,太多的忌心于事无补,于世无益,只能让人生之舟搁浅在嫉贤妒能的荒滩上。

至公者的字典里,找不到“忌”字。教育家徐特立,1930年底到中央苏区后,一直从事教育工作,成绩卓著,被任命为中央苏区教育部代部长。1934年,瞿秋白从上海来到瑞金,徐老见瞿秋白年轻能干,就主动提出教育部的工作由瞿秋白全面负责,自己下去做具体工作。中央同意了徐老的意见,让他改任教育部副部长。诸多老一辈革命家公心举贤,为我们作出了表率、立起了标杆。

现实生活中,个别同志虽然受到党组织多年的培养教育,却忽视了公心至上、见贤思齐的品格修养。有的对待先进典型、拔尖人才,不是追慕学习而是评头论足,加以排斥;有的信奉“你好,我就不好”的人生信条,善于美化自己,贬低别人;还有的不愿给别人搭建施展才干的平台,甚至堵塞才路。这些落后的思想和行为,与党员干部应有的政德官德严重不符。

刘少奇同志在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》中提出了共产党人应有的觉悟:“他们在思想上、政治上、工作上不甘心落后,而有极高的前进心,但是他们同时又尊敬、爱护和帮助在这些方面强过他们的人,而努力向他们学习,绝无嫉妒之心。”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,就要开阔心胸,博大气度,埋头耕耘备战打仗事业,做到无意去留无媚骨,不惊宠辱不妒人。(■郝启荣 朱祥杰)

0.4036s , 42050.6640625 kb

Copyright © 2024 Powered by 至公者无忌心,田林资讯网  

sitemap

Top